编者按:
完颜山水,上海市交通大学附属小学5年级学生,跟朱良潮教练学习两年,现国际象棋三级。曾获得上海市十佳好苗苗、上海市优秀少先队员、徐汇区美德少年等荣誉称号,以下是他2016年寒假里,跟爸妈澳洲自由行的所见所感。
四年级第二学期的一篇课文《列车上的人造屏障》中,墨尔本地铁上的一幕让人感动。那时,我就好奇这个只有200年历史的国家究竟有怎样的文明?音乐老师教唱了《剪羊毛》,动听的旋律还在耳畔,这个“骑在羊背上的国家”究竟有怎样的风光?今年寒假,我终于如愿以偿,和爸爸妈妈一起逃离了魔都的寒潮,来到了温暖的澳大利亚。
我们一家抵达墨尔本机场,取车以后,欢乐旅程的第一部分“大洋路段”开始了。我们到了吉隆,车行驶在参加“一战”的士兵历时13年修建大洋路上,享受着浩瀚的大海。沿途美景目不暇接,古老的“小红帽灯塔”、美如其名的“天使海”、象征着希望的“奥特维尔灯塔”、风大浪急的“吉布森海滩”、纪念遇难者的“洛克阿德峡谷”、天然杰作“伦敦拱门”和空中通道“树顶漫步”。然而,最让我震撼的是巧夺天工的“十二门徒”,大家一定看过达芬奇的名画《最后的晚餐》。大自然鬼斧神工将这些岩石雕凿成酷似人面,表情迥异的人像。而今天,只能看到8座。科学家说,“十二门徒”总有一天会全部消失。你所看到的瞬间,便是历史。我想,我们还是非常幸运的。
1月27日,我们就回到墨尔本,欢乐旅程的第二部分“墨尔本段”开始了。两天去了许多地方:弗林德斯车站、菲茨罗伊公园、国会大厦、卡顿花园、墨尔本大学、维多利亚国家美术馆、圣保罗大教堂、联邦广场、库克船长石屋、唐人街、战争纪念馆、自然博物馆、皇家植物园和维多利亚女王市场,还有幸到爸爸的大学同学家作客。你知道吗?我最喜欢他们维多利亚的图书馆。她建于1854年,是世界上最大的图书馆之一,是了解世界信息的门户。图书馆不管是外观结构还是内部装潢都非常漂亮,六角形的阅览区堪称一景。图书馆陈列的许多物品展示了维多利亚的文化生活、历史和现状。她的布局非常合理,设计人性化。还安排了许多互动区域,除了三楼有一个国际象棋互动区,可供十几人下棋,图书馆的门口有两盘超大国际象棋。我和爸爸在那里杀了一盘,烈日炎炎,一个小时下来我们满头大汗,仍然兴趣浓厚,引得许多外国朋友驻足观看。我想,他们会不会惊讶中国小朋友也会下国际象棋呀?要是以后有机会和外国小朋友在这里下棋该多好啊!回去以后,一定要继续跟着朱教练好好学习!
1月29日,我们自助办理登机手续飞到了霍巴特,重新取车,欢乐旅程的第三部分“塔岛段”开始了。我们沿着习大大出访的足迹,在塔斯马尼亚岛上尽享欢乐。这一部分是最长的,整整五天,我们都在塔州。一路上满眼都是蓝天白云、牛羊成群,怪不得所到之处,都有免费牛奶畅饮。我们去了澳洲最古老的小镇“里士曼”、在费尔德山国家公园清洗我们的肺、在“萨拉曼卡集市”吃洋煎饼果子、在凯特浆果农场品尝各类果酱、在比切诺看了世界上最小的小蓝企鹅下班回家、在世界十大最美的海湾之一的“酒杯湾”凹造型、在罗斯小镇参观小魔女打工的烘焙小店、在Bridestowe薰衣草庄园领小熊回家、品尝了“41度”的鲑鱼薄饼、在麦莉塔蜂蜜农庄学习小蜜蜂的勤劳和智慧、在美丽的摇篮山练习打水漂、在谢菲尔德小镇看壁画、在圣诞山木莓公园喝下午茶、在爱克斯奶酪工厂看奶酪的制作、在弗雷西海洋农场将生蚝吃了个够。此行的重要一站是特罗瓦那野生动物园,来这儿主要是为了看塔斯马尼亚恶魔和塔州袋熊。先说袋熊,憨憨的模样,温顺可人,与国宝大熊猫一样萌萌的。我和爸爸、妈妈都试着抱了它,没想到它还挺乖的。接着,来说说袋獾,这个动物有“塔州恶魔”之称,是全世界体型最大的肉食性有袋哺乳动物,也是塔州独有的生物种类。因其叫声凄厉,耳朵鲜红,撕咬腐肉的样子血腥丑陋,故得其名。袋獾的身形与一只小狗差不多,但肌肉发达,十分壮硕。你不要看它这么凶悍,其实它也应是一种濒临灭绝的动物,有一种可传染面部癌症的恶疾一直困扰着它们。我希望大家都要有这个意识,爱护动物,保护大自然,与他们和谐相处,才能使我们人类有更美好的未来。
2月3日中午,我们坐飞机抵达悉尼,欢乐旅程的第四部分“悉尼段”开始了。悉尼是澳大利亚最大的城市,这座旅游胜地召唤着我们。歌剧院、海港大桥、麦考利太太石椅、鱼市场、悉尼大学、圣玛丽大教堂、海德花园、新南威尔士州美术馆、达令港(情人港)、岩石区、悉尼皇家植物园、维多利亚女王大厦、泰朗加动物园等,但让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悉尼地标——歌剧院。小学三年级第二学期,学过一篇课文《悉尼歌剧院》,课文介绍了歌剧院的外形特点、内部结构两个方面,赞叹悉尼歌剧院的不同凡响。亲眼所见,更让人叹为观止。
悉尼歌剧院由10块贝壳组成,可以拼成一个橘子,或像帆船、或像贝壳,这也是设计师当时灵动瞬间的构思之一。今天,我们能看到这件近乎完美的作品还要感谢几个人,你们知道他们是谁吗?首先,要感谢提出建造歌剧院设想的人,一位著名的音乐指挥家,提出了在悉尼建造歌剧院的构想,他的想法迅速得到了认可。悉尼开始进行歌剧院的选址,最后在30个备选中,选中在便利朗角进行建设。第二,要感谢的是评委会专家芬兰籍美国建筑师埃洛·沙里宁,是他一再坚持重新翻看被淘汰的作品,并从废纸堆中翻出今天大家看到的设计,力排众议,最终确立了其为“第一名”。第三,要感谢的是丹麦设计师约恩·乌尚设计出了悉尼歌剧院,尽管预期3年造完,预算700万,到最后变成历时14年,花了1亿零200万澳元!建造过程中也是问题不断,但这一切已经过去了。一件事情的成功,有太多的因素,太多的偶然和必然。
“读万卷书,行万里路”。收获丰硕的旅程画上了圆满的句号。我们全家在丙申年的钟声敲响之前,回到了美丽的魔都——上海。